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托力卡茲(とりかつ) :雞排」




「矮油~台灣特色就只會想到夜市小吃,怎麼都想不出別的!」


不知道各位狸民們有沒有聽過類似的煩惱呢?別急,先吃塊雞排壓壓驚!

美食王國 :從雞排看台灣精神
說到台灣小吃的代表作之一,自然不能不提「炸雞排」!

雞排不僅作為國民小吃,在台灣人的飲食方面佔有一席之地,更由於「請吃雞排當祭品」的特殊習慣,和《雞排英雄》、《雞排公主》等流行文化的再現,使雞排和珍珠奶茶一樣,成為國家文化的象徵之一。

據傳台灣炸雞排的起源,就是庶民美食的宗旨:「便宜又大碗」的「惜食」、「實在」精神。相較起台灣雞肉消費市場偏好的雞腿肉,雞胸肉不僅分量大,價格又低,因此很適合商品化。

為克服雞胸肉不受台灣人喜愛的銳利口感,自從雞排熱潮興起後,各個熱門雞排品牌皆無所不用其極地開發特殊的 醃漬 食譜,以及麵衣調製的配方。

漸漸地,就在各有所好的消費市場中做出了口碑,鎖定了喜歡不同口味雞排的客群──有的主打豪邁大分量,有的重視酥脆口感;有的調味清淡,帶出雞肉原汁鮮香,有的則以多重工法醃漬,口口都是濃郁滋味。

各家雞排百花爭艷,足見台灣社會對於飲食藝術的追求。雖然有人認為「不過就是小吃嘛!」但這個現象所反映出的事實,卻是整個社會對美食商機的重視,和追求商品多樣性的台灣性格。

這一點,從台灣獨步全球的 農產品開發技術 上也可獲得印證。

我們不僅是一個追求美食的國家,更是一個崇尚 多元 和 獨特性 的國家。

你是吃雞排,還是吃とりかつ呢? 
雖然說台灣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特色,但食物可以說是最平易近人的話題之一!畢竟,民以食為天,就算興趣再怎麼不同,大家每天都還是要為五臟廟而奔走嘛!而且,從每個人到每個文化的飲食習慣差異,可是能夠看出每個社群對於生活的不同見解呢!

從這個角度來認識台灣小吃,是不是瞬間神聖了起來呢?

舉例來說,和我們一樣喜歡吃炸物的鄰居──日本 ,除了日式炸雞塊「唐揚げ (卡拉阿給)」外,也有炸雞排「とりかつ(托力卡茲)」。在許多日本網站的旅遊文章中,會用這個詞來介紹並說明吃台灣雞排的經驗。然而,台灣的炸雞排和日式炸雞排,不論外型和口感都大有不同,也因此,網路上也有不少日本網友直接將台灣的雞排音譯為「ジーパイ(雞排)」。

同樣是炸物,對於「炸什麼」和「搭配什麼」,不同的群體也見解各異。像是日式炸雞時常搭配檸檬與美乃滋沾醬,而英式炸魚薯條時常搭配塔塔醬與番茄醬等,台灣的雞排則很少搭配「醬料」,而是以胡椒鹽、海苔粉、辣粉等「粉狀」的調味料為主。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爭論「怎麼吃才正確」或「怎麼吃最好吃」。因為人各有所好,無論評價分數或星級,「是自己喜歡的口味」對品嘗的當事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豆漿油條?珍奶雞排?愛怎麼配都可以,這就是台灣~
在台灣,要把とりかつ配蒜頭和九層塔吃,或把炸魚薯條沾霜淇淋吃,都是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事。畢竟,我們可是能夠實現「梅子可樂加珍珠」的夢想之地呢!

很多生活中的小事物,都蘊藏著更加深遠的美好,只要仔細去看,就會發現平凡而熟悉的日常,其實都散發著令人讚嘆的輝光。下一次吃雞排的時候,試著細細品嘗,吃出屬於自己的台灣味吧!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吃美食
#跟著狸長樂生活
#沒有參加過南北粽戰爭的請舉手
#戰歸戰 #好吃歸好吃 #苓膏龜苓膏
#在國外才做選擇
#來台灣全都可以吃得到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