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惜福的台式『澎派』:菜尾湯」




狸民們喝過「菜尾湯」嗎?

今天狸長要來跟各位狸民分享一道充滿人情味的台灣美食,那就是融合了多種食材、滋味充滿變化、清操又澎派的「菜尾湯」啦!

最潮的剩食環保:來自對人情與食物的珍惜
菜尾仔」即台語中的「剩菜」之意。顧名思義,「菜尾湯」就是來源自早期台灣生活中 宴客 的 外燴 場合,集合剩餘料理及食材再次燴煮而成的羹湯。

這道料理多用於感謝前來協助籌辦宴會的鄰里居民,或是提供給參與宴會的賓客們帶回家繼續食用,避免食材的浪費。後來由於其 濃郁的滋味 和 豐富的湯料 廣受歡迎,更衍生成一道 專門料理,可在台灣的菜市場小攤或專門店面買到,方便一嚐宴會料理的精華滋味。

從菜尾湯的出現,就可以看出台灣社會中流傳已久的「珍惜」心情。不論是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珍惜,還是對於食物、生活資源的珍惜。這種現在看起來非常「環保」的作法,其實都源於人們對台灣社會的愛惜之意。

這種意象,也可以從近幾年成軍的公益團體 人生百味 發起的 石頭湯計畫中看見相似之處。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能為這鍋湯貢獻些什麼吧:

異中求和不求同:正港台灣味考驗師傅手藝
雖說是「剩食」,但菜尾湯可不是隨隨便便把東西都倒在一起攪和的「ㄆㄨㄣ」,反而與平實的名稱相反,是道需要多重工法精心調製的「大菜」。

試想,比起全部用新的、尚未被加工過的食材進行料理,菜尾湯得要融合各種各樣已經被調味過的食材,在如此複雜的基礎下創造出全新的和諧滋味,更是考驗料理人的手藝。

由於材料的 多變性,因此在許多關於品嘗菜尾湯的文章中都會提到,每次的品嘗經驗都像「挖寶」──隨著湯匙在香濃的羹湯裡攪動,下一口,會是龍蝦?是干貝?還是什麼令人驚喜的美味呢?這種抽獎般的樂趣,可不是每道料理都有的呢!

然而,雖然高級的食材增添了品嘗菜尾湯的驚喜感,但一道成功的菜尾湯卻不必依賴高單價的食材來撐場面。這道源於台灣人對生活的熱忱而出現的菜餚,最令人驚嘆的一點就是,即便食材都保留著自身原有的調味,整道湯品吃起來卻無比順口、一點都不突兀。

每個平凡的材料專心地發揮自身特色,同時也能在齒頰間融合出更上一層的絕妙餘韻,在多元的環境中尋求彼此尊重的和諧,而不是平面地單一化每個獨立個體,菜尾湯真可說是台灣精神的反映。

說了這麼多,還是快點來一碗吧!

不論是自行加工從宴會上「包」回家的菜尾,還是到菜市場或專門店購買,在天氣越變越冷的時節,試著來上一碗料多實在又熱騰騰的菜尾湯,暖胃又暖心 地迎接台灣的冬天吧!

不會煮?參考食譜看過來:

哪裡買?參考店家看這邊:


#跟著狸長吃美食
#跟著狸長樂生活
#狸長最喜歡的料其實是湯裡的竹筍絲
#還有原本不敢吃的封肉
#狸媽煮成菜尾湯之後就沒人搶得贏狸長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