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鐵達尼號首航日」




說到「鐵達尼號」會想到什麼呢?大家應該都看過電影吧?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還知道李奧納多皮卡丘嗎?

今天就來看看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重大歷史船難吧!

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RMS Titanic)是一艘 英國皇家郵輪,在當時是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號稱「 永不沉沒 」、「 夢幻之船 」。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出發,展開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 紐約 。船上的乘客有頂尖富豪,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和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乘上鐵達尼號,希望能在美國展開新生活。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1912年4月14的23:40,鐵達尼號與一座冰山碰撞後沈沒,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船長與總設計師也在這起災難中身亡,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

在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之前雖已收到 6次海冰警告 ,但當瞭望員看到冰山時,船的行駛速度正接近最高速而無法快速轉向,船右舷側面碰撞冰山導致船體出現縫隙,16個水密隔艙中的5個進水。然而鐵達尼號的設計僅能夠承受4個水密隔艙進水,船隻開始下沉。

悲劇的救生艇與疏散管理
鐵達尼號下沉之時,被放入救生艇的乘客使用 遇險訊號彈 和 無線電報 向外求援。

那些沒有搭到救生艇的人呢?根據當時航運業的慣例,鐵達尼號的救生艇系統只是用來將乘客「運送」到附近的其他船隻,而不是設計給所有人員「同時撤離」,因此 在數量上遠遠不足;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導致許多救生艇在「還沒完全裝滿乘客」之前就下水。

隨著鐵達尼號迅速沉沒,其他船隻還要幾個小時才能抵達,許多乘客和船員來不及、也無法搭上救生艇。鐵達尼號撞上冰山的2小時40分鐘後,船隻沉沒。當鐵達尼號沉沒時,超過一千名乘客和船員仍在船上。幾分鐘後,幾乎所有跳入海中或跌入海中的人都因 冷休克 而死亡。

客輪 卡柏菲亞號 在沉船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現場,並在事故後九個半小時救到最後一名生還者,總共救助了710人。

鐵達尼號沉沒之後
這次災難震驚了全世界,暴露出撤離期間 救生艇數量嚴重不足 、 管理不善 和 三等艙乘客不平等待遇 等問題引起了廣泛爭議。

隨後的調查建議促使全球海事法規進行大規模修改,1914年《 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 》就是鑑於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而制定,至今仍在規管全世界的海事安全。

1985年,美國海軍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

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許多流行文化作品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展覽和紀念品,以及電影:《鐵達尼號》。

電影《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Titanic)是一部於1997年上映的美國史詩浪漫災難電影,由 詹姆斯卡麥隆 創作、導演、製片人、共同製作及共同編輯,電影部分情節是根據鐵達尼號沉沒事故改編,描寫男主角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與女主角 凱特溫斯蕾 所飾演的虛構角色,以不同社會階層成員的身分在首航期間墜入愛河的故事。

卡麥隆對這部電影的靈感源於他對這起世紀災難的迷戀;他認為一個貫穿愛情和人類失落的故事,對於傳達災難的悲劇訊息至關重要。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看世界🌏
#跟著狸長看歷史
#李奧那多皮卡丘當年很帥
#直笛cover餘音繞樑
#有狸民有挑戰過經典姿勢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