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5月2日星期四:「蘋果日報」




狸民們早!有人習慣在早上看個報紙的嗎?
現代的人們可能比較習慣早起滑個手機吧~


隨著時代的變化,新聞的載具也從紙本延伸到手機,《蘋果日報》前陣子推出的會員訂閱制《蘋果新聞網》或許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呢!

蘋果日報
香港壹傳媒 在臺灣所發行的 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 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臺灣財團報業 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

《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 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台灣《蘋果日報》上市後所創的紀錄:
  1. 首創全年出報。
  2. 提供全日無休的讀者爆料投訴及服務電話。
  3. 報界唯一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稽核銷售量,而且每日銷售量超過50萬份。
  4. 常居AC尼爾森媒體調查的閱讀率排行榜第一名。

蘋果日報爭議
一般的報紙多以政治、經濟、國際等議題作為頭版新聞,但是蘋果日報的頭版則是以本地的八卦新聞、社會新聞為主。此特色使許多公眾人物對蘋果日報抱持反感態度,也使該報多次與被報導人進行法律訴訟。

有讀者與民眾認為,《蘋果日報》的內容有過多無關緊要的花邊、八卦新聞,不但與公眾利益不相符、也傷害人權。並可能助長社會跟拍風氣,引進香港「狗仔隊」文化。

《蘋果日報》常以逼真的示意圖,鉅細靡遺地描繪社會事件流程,有人認為可能因此對下一代造成不良影響,或妨礙善良風俗,而且直接刊登此類照片並不尊重被攝影者,也傷害不少人的 隱私權 及 人格權。

不過《蘋果日報》也經常獨家揭露各種弊端,以及社會的不公平事件,在政治上反對中國共產黨立場鮮明。其社論在抨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社會亂象時,多次將原因歸咎於中國的政治介入,而提倡自由民主制度。

因此也有人認為蘋果能勇於揭弊、不畏強權,並能破除偶像崇拜。而對於招致負面評價的八卦內容,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新聞正滿足社會大眾需求,反應時代風氣。

蘋果新聞網
2019年4月,台灣《蘋果日報》網路新聞服務正式更名為《蘋果新聞網》(Apple Online),並改為 會員訂閱制,需加入會員才可瀏覽內容。


有人認為「收費訂閱」是個挽救報業的機制,但也有許多人不看好,你認為呢?

狸長沒有接蘋果的業配,狸長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歡迎各位狸民多多分享自己的看法喔~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看時事
#狸民平常都從什麼管道看時事新聞呢?
#希望狸長對你們而言也是個好管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