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民們喜歡 燈塔 嗎?
作為一個指標,高聳在海邊、照亮黑暗海面的燈塔在實際作用之外,無論是外型或象徵意義,通常也有著浪漫的形象,而成為熱門的風景照主角與觀光景點呢~
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們總共擁有36座燈塔,到目前為止有12座開放給遊客參觀,臺灣本島最南的 鵝鑾鼻燈塔 就在1992年的第一批開放名單中,讓人可以親近,也更有機會去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鵝鑾鼻燈塔為什麼設立,和 羅發號事件 、 八瑤灣事件 有很深的關係。
這兩個歷史事件大致上都是因為外國船隻遇難,人員登岸後不慎遭原住民殺害,然後分別引起美國和日本的關注,要求設立燈塔來避免意外發生。
於是,清廷便委託英國人畢思禮前來探勘建造。因為燈塔預定建設地是原住民的地盤,那時還有數百名官兵隨行保護相關人員的安全,而且為了防止侵襲,燈塔被建造成砲壘式外觀搭配布有槍眼的圍牆和壕溝,成為世界少見的 武裝燈塔 。
可惜甲午戰爭敗後,恆春知縣離開前奉命燒毀燈塔,造成它的第一次毀滅。日治時期,燈塔曾一度整修完成,還架設電話線,卻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同盟軍空襲,面對第二次的毀滅。
直到1947年再由國民政府整修,本島第一座的燈塔才重新屹立於臺灣南端,並且經過多次改建,成為擁有 180萬支燭光 的鵝鑾鼻燈塔——不僅是臺灣光力最強的燈塔,也因照明射程在亞洲地區的成績很高,而有「東亞之光」的美名!
現在的鵝鑾鼻燈塔劃歸在 鵝鑾鼻公園 內,優雅宏偉的燈塔造型,伴著各種奇特壯觀的礁岩穴谷和豐富美麗的動植物景觀;晚上除了欣賞燈塔的萬丈光芒,還能目睹深邃閃爍的星空。
介紹給大家,這個交融了人文歷史與自然的國境之南~ ♪
於是,清廷便委託英國人畢思禮前來探勘建造。因為燈塔預定建設地是原住民的地盤,那時還有數百名官兵隨行保護相關人員的安全,而且為了防止侵襲,燈塔被建造成砲壘式外觀搭配布有槍眼的圍牆和壕溝,成為世界少見的 武裝燈塔 。
可惜甲午戰爭敗後,恆春知縣離開前奉命燒毀燈塔,造成它的第一次毀滅。日治時期,燈塔曾一度整修完成,還架設電話線,卻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同盟軍空襲,面對第二次的毀滅。
直到1947年再由國民政府整修,本島第一座的燈塔才重新屹立於臺灣南端,並且經過多次改建,成為擁有 180萬支燭光 的鵝鑾鼻燈塔——不僅是臺灣光力最強的燈塔,也因照明射程在亞洲地區的成績很高,而有「東亞之光」的美名!
現在的鵝鑾鼻燈塔劃歸在 鵝鑾鼻公園 內,優雅宏偉的燈塔造型,伴著各種奇特壯觀的礁岩穴谷和豐富美麗的動植物景觀;晚上除了欣賞燈塔的萬丈光芒,還能目睹深邃閃爍的星空。
介紹給大家,這個交融了人文歷史與自然的國境之南~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