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失調是什麼,狸民們也許不太清楚。
若換個比較常聽到的詞,「 遊戲成癮 」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五月修訂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中,將 「電玩失調」 (gaming disorder) 列為精神疾病的一種。
當時新聞剛出來時,也許狸民們聽到各種聲音,像是「有那麼嚴重嗎?」、「誰會玩成這樣啊?」、「電玩就是暴力」、「應該禁止兒童玩電玩」等等......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但這些說法符合WHO定義的內容嗎?
電玩失調的定義
根據WHO的定義,電玩失調的特徵為「對遊戲行為控制能力受損,且玩遊戲優先順序日漸高於其他活動,以致遊戲凌駕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而且「不顧不良後果,持續與加劇遊戲行為」。
簡單來說,如果有個人「一天24小時都在玩遊戲,不願意吃飯、也不願意睡覺,即使知道不吃不喝會死,也還是選擇繼續玩遊戲」,那這樣的人才符合WHO的電玩失調標準。
如果狸民身邊有人整天都在玩遊戲,但還是會吃會喝、睡覺上廁所也照常,那個人也不符合電玩失調標準,並沒有「遊戲成癮」。
看到他總是在玩遊戲的理由,也許只是他的興趣就是玩遊戲、或是覺得「遊戲裡的人比現實生活遇到的人有趣」,又或者只是覺得「出門玩好麻煩、天氣太熱只好打遊戲」。
不知道狸民們有沒有發現,若將「電玩」換成「菸」、「酒」、「手機」、「毒品」等等,又會出現另一種「失調」、另一種「成癮了」。
延伸閱讀:
電玩失調的定義
根據WHO的定義,電玩失調的特徵為「對遊戲行為控制能力受損,且玩遊戲優先順序日漸高於其他活動,以致遊戲凌駕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而且「不顧不良後果,持續與加劇遊戲行為」。
簡單來說,如果有個人「一天24小時都在玩遊戲,不願意吃飯、也不願意睡覺,即使知道不吃不喝會死,也還是選擇繼續玩遊戲」,那這樣的人才符合WHO的電玩失調標準。
如果狸民身邊有人整天都在玩遊戲,但還是會吃會喝、睡覺上廁所也照常,那個人也不符合電玩失調標準,並沒有「遊戲成癮」。
看到他總是在玩遊戲的理由,也許只是他的興趣就是玩遊戲、或是覺得「遊戲裡的人比現實生活遇到的人有趣」,又或者只是覺得「出門玩好麻煩、天氣太熱只好打遊戲」。
不知道狸民們有沒有發現,若將「電玩」換成「菸」、「酒」、「手機」、「毒品」等等,又會出現另一種「失調」、另一種「成癮了」。
延伸閱讀: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健康活
#你身邊有愛玩遊戲的朋友嗎?
#學會控制時間平衡生活
#避免電玩失調
#跟著狸長健康活
#你身邊有愛玩遊戲的朋友嗎?
#學會控制時間平衡生活
#避免電玩失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