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7月4日星期四:「叭噗!叭噗!夏天就是要吃冰!」




「夏日吃冰,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狸民還記得那篇國文課常見的文章〈吃冰的滋味〉嗎?

對狸長來說,小時候的吃冰回憶除了枝仔冰、芋仔冰和外婆手製綠豆冰袋之外,最有印象的就是那個遠遠傳來的 叭噗 聲了!



「狂!法國型男用『叭噗叭噗』創作EDM 古早味的聲音就是這麼潮」

叭噗!叭噗!
很多人的 童年時代 或許都曾有這樣的聲音響起,遙遙望著緩慢騎近的三輪車,迫不及待從賣冰伯伯手中接過叭噗冰,好在盛夏品嘗 #又涼又甜的美好回憶 。

在西式冰淇淋進入台灣之前,一台又一台叭噗車就這樣穿梭在眾多小孩子的生活中,而後逐漸沒落,現在只有非常偶爾才會在街頭巷尾或觀光景點再聽到叭噗聲。

早期叭噗冰通常是三種口味,所以也叫「 三色冰 」,它們通常都裝在同一個冰桶裡,有時候小販挖冰難免稍微混到,也讓小朋友有機會得到不同口味的小驚喜。

祕密原料:澱粉
叭噗冰的口感綿密順滑,很像冰淇淋,而有「 台式冰淇淋 」之稱,但叭噗冰其實與冰淇淋不同。

一般來說,冰淇淋是添加牛奶或奶油等 乳製品 ,成為它柔滑口感的來源,叭噗冰卻是依靠 澱粉 而成。這個澱粉有些從澱粉質原料來的(例如芋頭),有些非澱粉質原料則可能在熬煮過程中 加入樹薯粉勾芡 。

加入澱粉主要作用在於 抑制冰晶生成 ,並使叭噗冰 不易融化 。

當澱粉吸水、受熱、膨脹後,製冰原料液中的水分變得難以移動起來,而呈現濃稠狀,等到冷卻之後經過快速均勻的攪拌,讓叭噗冰越刮越綿密,再冷凍儲存,就是冰淇淋般的口感了。

那為什麼不易融化呢?

這是因為叭噗冰原料中的澱粉和麥芽飴分子量較大,所以凝固點比使用砂糖、葡萄糖的冰淇淋還高,也使得它沒有冰淇淋容易吸熱、融化。


看完叭噗冰的介紹有沒有勾起什麼感覺呢?

如今的冰品已有了更多種類豐富的選擇,叭噗冰、枝仔冰、芋仔冰、刨冰、冰淇淋、雞蛋冰、炒冰等等等等,在那之上還有千變萬化的進化型態!

完全可以每天換一種來吃(ノ>ω<)ノ

說到這裡,狸長也好想吃冰啊~不知道狸民們喜歡吃什麼冰呢?有機會也可以問問長輩有什麼吃冰回憶哦!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來吃冰
#跟著狸長樂生活
#聽到叭噗真的會很懷念
#有狸民也知道綠豆冰袋嗎?
#狸長暴露年齡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