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8月18日星期日:「大樹公:扎根一方的守護神」




七月底新聞報導, 南投神木村的樟樹公 經過團隊「找樹的人」努力,成功登錄為世界第一高樟樹

這棵身上綁著一條紅布的老樹,除了是新臺灣之光,還在臺灣人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大樹公是一種臺灣傳統民俗信仰,主要源自於對植物的崇拜,尤其是樹齡長的老樹。先民多半認為萬物有靈,那麼,已歷經長久歲月的老樹,受日月精華而形成樹神也是很有可能的,當然需要禮敬。

大樹公即指 樹神 ,使用「公」這個字的擬人化,給人 親切的老爺爺形象 ,除此之外又稱樹王公、樹仔公或萬古聖公;另外也會根據不同的樹種,產生如榕樹公、桂伯、茄苳公等名稱。

受供奉祭拜的老樹,會 綁上紅布 作為標示,有時樹旁會設有小神龕,或者進一步由信眾建廟立祀。

有意思的是,大樹下在過去既是人們的休閒交流場所(如今我們偶爾也能看到坐在樹下下棋的爺爺們,或一邊帶著孫子女一邊開講的奶奶們),也是凝聚信仰的地方,與 廟埕文化 一般,有著雙重心靈慰藉的意義。

對於樹木的崇拜,見證了 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 ,同樣的,還有對大地的崇敬逐漸演變成土地公信仰。兩者形象不僅相當接近,大樹公與土地廟的結合更是一點都不稀奇。

為什麼有這個現象?有一說是,先民不忍土地公受風吹日曬,於是在樹頭底下設置小土地廟,安奉土地公。來祭拜的香客拜了土地公,也拜起大樹公,自此開始「 社樹連體 」。

長久扎根固守一方的大樹,粗壯的枝幹和茂密蒼翠的葉子表現了強盛的生命力,這是人們喜歡的長生、康健和繁衍的象徵,因此有著讓孩子當大樹公「 契子 」的習俗,希望大樹公 守護孩子平安長大 。

還有其他在民間流傳的大樹公靈驗傳奇,在在吸引不同的人前往,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形象投射和祈求願望,例如求大家樂明牌、求子等等。
對於這些好像不夠科學的神鬼信仰,身為21世紀的人類可以不相信,但也可以本著 尊重文化與生命的態度 ,去欣賞或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一切與我們自身有什麼樣的連結。

其實除了信仰方面,從各地所有的茄苳腳、榕樹腳等地名就可以大致明白,自古以來, 大樹存在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

如果就為了都市發展而不顧老樹具備的意義,那實在很遺憾,還好地方自治條例把不少大樹公列為指定保護老樹,讓壯麗的樹影仍能繼續存在臺灣人的生活中。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看臺灣
#跟著狸長聊信仰
#地方的大樹公需要保護
#護樹也是護自己
#留下樹木作為未來的禮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