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9年8月2日星期五:「人口普查」




各位狸民好哇~
今天也是和其他23,591,030位狸民們迎接的嶄新一天呢!

23,591,031 這個八位數字,看似遙遠,卻是由我們每一個人親身組成的;而你我所參與的現實或擁有的問題,也藉由 人口普查 取得相關的數據資料後,呈現在大眾面前!

人口是建立國家的基本條件之一,也是衡量國力的標準之一。

人口普查的歷史很早就開始了,古埃及第一王朝、中國、古巴比倫、以色列王國、古羅馬等都有相關紀錄。

而從歷史來看,之所以人口普查其實就是為了 掌握國力並加以運用 ,與課稅或徵兵很有關係,使得調查結果重要而敏感,像是18世紀中葉的瑞典曾把人口統計結果列為國家機密。

到了近代,開啟 現代人口普查 的是1970年的美國,這個演變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 1790~1870年,為了增加國家競爭力和掠奪殖民地,需要確定國家潛在資源包含勞動力。
  • 1871~1950年,由於重新劃分殖民地及勢力範圍之爭,而產生考察新領土勞動力和物資的需要。
  • 1951年至今,通稱 戰後人口普查時期 ,除了獨立的新國家要為國家建設提供人口資料以外,其他國家普遍都是想了解戰後本國狀況與社經問題。

狸民們有興趣的話,也能上內政部和統計資訊網的網站看看相關資料~
人口普查不只是統計人口數的資料,它自美國1790年的四個項目開始,逐漸因應時代需求進化,各國在時間、內容和方法上慢慢趨向一致,使得調查結果更有可比性,能 真實反應出社會問題 ,諸如失業率、老齡化、人口遷移、城鄉發展差距等等。

並且也能用作 分析社會現況的佐證資料 。2018年底很紅的「北漂」話題,就能以人口數據資料解析這個情況。

人口普查一次需要耗費的成本不少,卻是不能避免的,國家必須蒐集、用來 作為施政的重要參考 。不過同時隨著時代環境變化,關於個人隱私意識、成本等因素影響,全球人口普查也確實 面臨了愈加嚴峻的問題 。

台灣人口普查從日治時代開始實行,戰後原則上十年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

世事瞬息萬變,對於即將可能到來的2020年人口普查,不知道到時候社會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看世界
#跟著狸長走社會
#數據是活生生的
#狸長也是
#開山里狸民的狸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