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魚生&餘生––我們與海洋環境的未來(上)

魚生Selfish

首先跟各位分享一個由台灣新銳動畫導演陳柏謙執導並榮獲國際多項的動畫短片《魚生Selfish》,請狸民們花2分半鐘的時間觀賞一下這個有趣的小動畫~

日式料理店中,師傅為吧檯前方的客人量身客製的日式料理,竟然是一桌的海洋垃圾拼盤!仔細看看眼前這三位客人不就是海洋垃圾的受害者們(海洋生物)嗎?而端給後方人類客戶看似新鮮的生魚片,其實含有大量海廢塑膠微粒,這是多麼鮮明的諷刺啊!

什麼是塑膠微粒?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指的是小於0.5公分(5mm)的塑膠碎片,可分為三種來源:

  • 第一種是塑膠原料,為了特定目的而生產的塑膠顆粒,一開始就製成小尺寸(如:洗面乳的柔珠),其融化後可製成更大的塑膠物、塑膠片。
  • 第二種是大塊塑膠經過風吹日曬,脆化、分解後的小分子。
  • 第三種則是纖維,來自石油提煉產品所生產的布料、人造纖維(如:聚酯纖維、尼龍纖維等)清洗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顆粒。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因為體積非常小,一般無法被排水系統或汙水處理廠攔截處理。塑膠除了本身可能具有塑化劑毒性之外,它的親脂性也容易黏附有毒物質,一旦流入海洋中,就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然後經由食物鏈再次影響到人類。

導演透過動畫短片反映海洋污染的現況,除了海洋生物誤食垃圾外,還有無法被分解、被肉眼辨識的塑膠微粒會藉由食物鏈再次被人類吃下肚,整個生態鏈如此反覆循環的未來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看完影片後,也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跟海洋環境的關係究竟是如何呢?

下次,我們繼續這個話題吧!

#要好好守護我們的地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