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民們晚安,我們今天繼續來看蕭泰然大師越見異彩大放的波瀾人生。
上篇我們從蕭泰然少時的音樂背景講到他「在台灣」活躍的創作前期。後來又發生了什麼呢?
先來點交響樂開場~♪
◇ 《D調小提琴協奏曲》 ◇
柳暗花明的樂聲
1978年,蕭泰然因家庭經濟因素移居美國,在購物中心做小生意、閒時彈彈琴,直到某天三名大學老師路過。
那三位女士詢問他為什麼在這裡,他如遭當頭棒喝,於是重拾音樂志業,開始進行創作、整理台灣歌謠、改編成演奏曲。旅居異國的蕭泰然憑藉對台灣的愛創作大量台語和思鄉歌曲,如《出外人》、《嘸通嫌臺灣》、《遊子回鄉》等。
◇ 赴美後第一首詞曲作品♪《出外人》
《出外人》是一首聲樂作品,如題即知是描繪遊子想念台灣的心聲,聽說在亞特蘭大演奏時惹得台上台下都在哭。而除此之外,對於台灣的心情,喜嘗台灣小吃的蕭泰然也有像是《點心擔》這類活潑讓人會心一笑的歌曲。
蕭泰然在美國大大活躍起來,不僅努力創作發表作品,也栽培不少國際級演奏家,還曾率領台灣人組成的音樂文化訪問團至北美十大城市巡迴演出。他以北美為基地發揚台灣音樂,並逐漸成名於其他各國城市。
然而他並未因此回到故鄉,因為在美期間的1980年,蕭泰然創作的《出頭天進行曲》遭國民黨政府認為有鼓動民主運動的嫌疑,而被列入黑名單,讓他十幾年都回不了台灣。
◇ 台灣意識昂揚之聲♪《出頭天進行曲》
蕭泰然更寄情於音樂,為了精進能力而攻讀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作曲碩士,也經由指導老師金教授鼓勵,確立「台灣歌謠精神為主、融入西樂技巧的台灣新音樂」作曲方向。他的三首交響樂代表作《D調小提琴協奏曲》、《C調大提琴協奏曲》、《c小調鋼琴協奏曲》可說便實踐了上述信念。
鄉音的永恆遠揚
創作後期,蕭泰然無論身在台灣或美國皆持續深耕台灣精神,更得見不少富有台灣本土意涵的創作,以二二八事件為題材的管弦樂曲《1947序曲》、或是《台灣魂》、《傷痕之歌》、《玉山頌》、《福爾摩沙交響曲》等,將台灣的聲音國際化。
◇ 化傷痕為希望的心聲♪《1947序曲》
《1947序曲》在創作時期蕭泰然曾因病生命垂危,篤信基督教的他虔誠祈禱,終跨越死亡陰影完成這部史詩樂曲。他的作品參與了許多相關音樂會,像是1992年曾藉邀回台參加有演奏其作品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還有陳文成博士殉難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林茂生紀念音樂會。
即便後來身體狀況欠佳,蕭泰然仍不遺餘力地以他的音樂描繪台灣土地的情懷和故事,作品在各國展演而享譽國內外,也榮獲四度金曲獎、國家文藝獎和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
可惜2015年2月24日蕭泰然病逝於洛杉磯家中,為了紀念這位台灣重要音樂家,去年國內也有舉辦「2020臺灣音樂憶像系列-蕭泰然逝世五周年紀念系列音樂會」或「《我們的土地.高雄的歌》蕭泰然紀念音樂會」。
斯人雖已去,音樂與精神長存。
聽著蕭泰然的音樂,狸長新年新希望,台灣未來始終向光,自由民主長青於福爾摩沙。
也祝福狸民們新年快樂平安!(*˘︶˘*).。.:*♡
參考資料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聽音樂
#跟著狸長認識台灣人物
#做自己世界認識你
#燃燒台灣魂的浪漫主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