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狸民們有想過,腳下踩的土地幾千年前是什麼樣子嗎?
如果沒有把歷史課本全部還給老師的話,一定對「西拉雅」這個名詞有印象吧?
現在成為科學園區的南科,曾蘊含史前住民們留下來的珍貴文物。
而考古學家們將它們一一挖掘整理,還原成它們曾經的面貌。
讓我們一起逛逛南科考古館,窺探這片土地曾有的風貌吧!
全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南科考古館為臺灣首座位於科學園區中之考古專業博物館,作為參觀南科館展示內容的第一站,呈現的是南科地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5000年歷史淵源以及南科遺址群在臺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進展館前會先看見草地上的裝置藝術,本來以為它就是個藝術品,沒想到還跟出土的文物有關。
展廳中依照時間序列展出兩百多件南科地區6大考古文化11個子期相的代表性珍貴古物,如貝刀、巴圖形石斧、人面陶偶、鹿角刀柄與骨骰等。
搭配展廳入口的大型投影動畫以及各文化的生活場景模型,讓史前文化不再只是書本與媒體上的文句,而是可近距離觀看、感受的對象。
每一次的遺址搶救發掘都涉及南科地區的地貌變化,這20餘年來數十次的考古工作過程縮影亦將於展廳一隅呈現。
以個別的視角出發,從漁、農、獵、畜、家、器、飾等7個主題來一窺南科地區先民的物質文化、社會文化、精神文化。
分區展出上百件考古發掘出土的不同性質、功能的物件,以及根據考古研究成果所復原的史前生活意象。
不僅可看到不同面向的古代生活場景,也可同時觀察老祖先們所遺留的各類別具意義、富有巧思的器物。
面對資源豐富卻也隱藏著不確定性的自然環境,史前居民們是如何獲得每日所需的食糧?他們是如何做出生活所需的各種日用品?
第一與第二展廳都是透過考古發掘出土的物件回看曾在南科地區土地上居住的先人們,但考古學者們是如何從這一件件破碎又細小的史前遺留中推敲出過去人類的生活文化呢?
利用現代科學分析技術,針對發掘出土的物件所進行的研究,是考古學與歷史學的主要差異之一。
在第三展廳中實際從考古發掘現場取回的界牆、現象標本、動物骨骼與植物種子、人骨面貌復原模型等,一一介紹這些研究工作所應用的技術以及其研究成果。
兒童廳
有許多互動裝置,每天還定時有海洋劇場可以觀賞,是適合親子同樂的好地方。
怕人多可以到官網預約
展覽從四樓開始,一路逛回一樓,最後會走到這個中庭。
可以拍一些有趣的網美照(?)
有許多互動裝置,每天還定時有海洋劇場可以觀賞,是適合親子同樂的好地方。
怕人多可以到官網預約
想要更了解平埔族的狸民們,要把握時間前往參訪哦!
詳細請參考官網
營運時間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認識台灣
#跟著狸長看歷史
#考古聽起來很無趣但其實可以思考的東西好多
#例如以前的人為什麼會知道把土拿來烤就可以變成碗
#而且他們還會吹玻璃
#好神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