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介紹這個地方前,想請狸民撥個一分鐘看一下前導影片
源於文化部2015年推動的「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共同參與執行。
於2021年4月20日開始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是台灣首座以攝影與影像藝術的「研究、典藏、展示、推廣」為宗旨的國家級中心,目前已珍藏1萬1千多件典藏品,致力於推動攝影文化資產之搶救及保存修復、攝影及影像藝術之研究及推廣、維修護人才培育等相關工作。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位於台北市落於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與懷寧街口,其古蹟建築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此建築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期間臺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航業有限公司、臺灣省公路局(交通部公路總局前身)均曾設址於此。2014年本建築獲臺北市文化局指定為市定古蹟,同年並經文化部指定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基地位址。在2019年完成修復工程,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建築。
兩大當期展覽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臺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臺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
展覽時間|2021年4月20日-2021年8月1日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及呈現。
本展覽曾於曾於巴黎Le Bal多媒體藝術中心、倫敦白教堂美術館、加州攝影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巡迴展出,本次來到攝影中心亦為亞洲唯一,也為2015年開始世界巡迴的本展覽畫下句點。
展覽時間|2021年4月20日-2021年7月11日
由於目前疫情的關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是閉館狀態,不過展覽目前推出線上3D展覽囉~
不能親臨現場也可以透過線上觀賞作品喔~!
介紹了這麼多,是否有打動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觀呢?台灣這樣不同類型的藝文空間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狸長真的覺得生活在台灣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如果已經有狸民搶先去看攝影中心看展覽的,也歡迎跟我們分享你印象最深的作品喔~!雖然目前因為疫情關係,沒辦法親自在展場內觀展,不過大家可以先透過線上展間過過癮喔!這次介紹就到這邊,那麼,我們下次見囉!
參觀資訊
休館週一除夕初一
100007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參考資料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亮點搶先看!70 年老古蹟化身攝影文化新基地、集結 1.1 萬件攝影藏品
#狸長日安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又有新的藝文空間可以看展啦
#攝影迷還不看過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