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那些年 台中川邊的吊腳樓

曾經,在台中綠川及柳川邊常見到的依水築建的那些老房子,你有見過嗎?

吊腳樓

也稱吊樓或吊樓子,是中國少數民族:苗、壯、水、土家族等居住於南方山區傳統建築,多見於湘西、鄂西、重慶、貴州等地區。多半依山形地勢而建,一般分上下層,上層乾燥通風作為居室,下層作為眷養豬牛或推放雜物用。

台中的吊腳樓歷史

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來台後,由於尚未興建眷村,因此政府允許外省移民在台中綠川及柳川沿岸興建克難屋,也就是吊腳樓。由於緊鄰河川,取用水源很方便、廢棄物也直接排入河中。

在政府興建眷村後,原本居住的外省族群便將這些吊腳樓轉賣給鄉村來到都市打拼的台籍勞工家庭。不過為維護都市景觀、居住安全及鐵路高架化的執行,市政府於1970年代起陸續進行拆除並協助居民遷居國宅或給予補償金,而最後一批位於民生路26巷吊腳樓也在2010年全數拆除,台中川邊特有的地景也只能留在回憶歷史裡了。

吊腳樓比一比

北部石碇東街也有吊腳樓,不過這裡的吊腳樓是在日治時期興建,依據山區地形將部分建築懸空用柱子撐起,也成為當地別具特色的建築;台中的吊腳樓與北部石碇東街的吊腳樓相比,其實屬於違章建築,多是由木板、磚牆與加蓋鐵皮直接搭建在川邊,當河川因雨勢暴漲時,建築的下半部往往跟著淹水,是當時社會上較為底層居民所能生活的地方,雖然命名都是「吊腳樓」但形式上卻大有不同。

哪邊看吊腳樓?

雖然目前已無法親眼看見這樣的建築,不過在綠川旁有個迷你的綠川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館內展示過往的綠川歷史,也能在此一窺往日台中的特殊地景—吊腳樓的老照片與周邊模型。另外,也有曾經在此居住的市民朋友所開設的我住過吊腳樓臉書社團,裡面也有分享很多早期的吊腳樓照片,大家可以到社團裡看看喔!

在你身邊也有類似這樣早期的特殊地景嗎?歡迎狸民們跟狸長分享一下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