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聖誕節與台灣的緣份何時起?

又來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啦!說到12月各位狸民會想到什麼呢?十之八九應該都會聯想到「聖誕節」對吧?每逢這個月份,不管在街上、電視還是網路上都會開始出現各種聖誕氣氛的相關活動或物品,讓整個月都充滿濃濃的聖誕味。那麼,聖誕節究竟是什麼時候來到台灣的呢?就跟著狸長繼續看下去~

聖誕節的出現

在台灣,雖早在荷蘭統治時期時就有傳教士,但當時聖誕節的相關活動並未成形。根據目前找到的資料,聖誕節是在日治時期才開始有了更多相關活動的紀錄。

在1898年台灣日日新報導中,台灣的教會已有聖誕禮拜的活動,會在聖誕節唱詩歌發糖果;接著往後幾年,有些教會開始準備萬國旗跟燈泡做裝飾,駐大稻埕的美國領事舉辦聖誕餐會,並邀請台灣官員與他國使節參與。教會活動一年比一年多,幼稚園與學校,甚至是商店街都開始有聖誕布置的相關報導出來。


1921年《漫畫台灣年史》
圖片來源:聚珍台灣《漫畫台灣年史》裡的聖誕老公公

根據1919年的台灣日日新報,聖誕老人也開始亮相了!而後來到了1930年代,聖誕老人的身影可說是普及許多,許多兒童讀物及刊物都有出現他的身影。根據李火增於1939年在大稻埕「林氏宗祠」所拍攝的照片,扛著一袋禮物的聖誕老公公也讓當時的台灣小朋友們瞳孔震動了吧!

圖片來源:王佐榮 夏門出版 蒼壁出版 聚珍台灣提供

除了聖誕老人及相關的聖誕裝飾以外,當時也已有聖誕大餐的出現,餐點內容大約是烤馬鈴薯及沙丁魚、蝦丸濃湯及松茸芹菜佐料的可樂餅。總之日治時期的聖誕節可說一年比一年還要盛大的度過。


雖然日治時期的台灣逐年開始慶祝聖誕節,但在1900年之前就來到台灣傳教的傳教士們,其實是不慶祝聖誕節的,其中知名的馬偕牧師就主張不過聖誕節,對於流於形式、美食的世俗化慶祝,在奉獻宗教的傳教士來說並不妥當。因此在馬偕牧師去世前,北部的教會是不曾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的。

台灣聖誕糕

不同於英式的聖誕糕(又名聖誕布丁),以白蘭地、醃漬櫻桃、葡萄乾、杏仁等乾果或肉混合而成。早期在台灣的教會透過發送聖誕糕來傳遞福音,也因應台灣人的口味,聖誕糕以傳統口感的糯米製成,通常糕點模具上會有聖誕節相關的圖案及字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糕點也從早期較為大型的八兩重糕點,演變成今日較為小巧糕餅形式。不知道有多少狸民吃過呢?

1950年代雕刻製作的聖誕糕糕模。(攝影/顏神鈦)

現在的聖誕糕外盒及內容物

狸長這麼想

看完以上介紹,是否對台灣早期的聖誕節有更多的了解了呢?不管你有沒有在慶祝這個節日,狸長覺得聖誕節對我們來說應該是…他提醒我們一年又即將過去了(狸長汗顏),不知道各位在今年過的怎麼樣呢?是否完成了今年度的計畫清單,或有發生什麼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嗎?

狸長覺得趁著這個時間點,大家不妨可以回顧一下這一整年經歷了些什麼事,然後也可以規畫你的新年度的必完成清單喔!狸長在此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度也一切順心!


參考資料

台灣古早的聖誕節

1933年的聖誕大餐

老照片故事/日治時期聖誕老公公驚人長相曝光 小朋友不相信表情超震驚

《漫畫台灣年史》裡的聖誕老公公

為何馬偕在世時,台灣北部教會從未慶祝聖誕?99%人不知道,這牧師拒過耶穌生日真正原因

耶誕?聖誕!來個不一樣的平安夜

淡水教會聖誕糕 見證文化融合

聖誕糕,淡水曾有的聖誕傳統!

聖誕糕的由來 / 李長潔

耶誕冷知識!台灣人也流行吃聖誕糕!?


#狸長日安

#台灣早期聖誕節

#吃聖誕糕喔

#你相信聖誕老人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