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國王與國王》互動有聲書
各位狸民大家好~今天讓我們接著上次的內容,繼續看看《國王與國王》中值得提出來討論的問題吧!
除了特色鮮明的角色,以及富有趣味的劇情之外,作為整個故事背景的「社會架構」,其實也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深入思考。
但有趣的是,在這個故事中,王子要變成國王並不是直接上任就好,而是得要「結婚」,才能變成國王。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這是故事所在的世界本身就有的規定,還是單純是故事中的女王一廂情願的認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對女王而言,王子必須結婚才能符合繼位的「資格」。(甚至不是「能夠自己起床」!)
此外,在漫長的、持續了一整天的「餐間訓話」中,我們也可以看見女王曾拿王子的同儕──「過去同年紀時期的自己」、「這一帶的其他王子」──來增加自己要求的說服力:似乎只要王子不結婚,就不滿足某種「足以擔任國王」的條件。
在整個過程中,王子並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作者在公主們的外表上花了許多心思,以求讓讀者能夠體會,「公主」一詞有別於「膚白貌美」、「金髮碧眼」的刻板想像。
此外,公主們即便被王子拒絕、應徵落選,表現出來的行為,仍然無比令人讚賞。
她們不僅大方出席婚禮,欣然獻上祝福,甚至也樂於提供表演。
其中「格陵蘭有趣小公主」更是與侍衛交往,不僅展現了跨過身分階級藩籬的愛情,更揭示了追求愛情不畏挫折,只要願意開放心胸接納新可能,總會遇到適合自己的人。
公主們「知所進退」的成熟感情觀,是一個很值得提出來與孩子進行討論的要點。
還沒看過上集,或想要先複習問題1~問題3的狸民們,這邊請:
├ 故事情節中隱藏的社會架構
在《國王與國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與現實社會類似的地方,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除了特色鮮明的角色,以及富有趣味的劇情之外,作為整個故事背景的「社會架構」,其實也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深入思考。
【問題四】從「結婚後才能當國王」的問題看社會期待
首先,整個故事的起因是「女王治國多年,累了。」因此她需要她的接班人「王子」來繼承王位,也就是「變成國王」。
但有趣的是,在這個故事中,王子要變成國王並不是直接上任就好,而是得要「結婚」,才能變成國王。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這是故事所在的世界本身就有的規定,還是單純是故事中的女王一廂情願的認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對女王而言,王子必須結婚才能符合繼位的「資格」。(甚至不是「能夠自己起床」!)
此外,在漫長的、持續了一整天的「餐間訓話」中,我們也可以看見女王曾拿王子的同儕──「過去同年紀時期的自己」、「這一帶的其他王子」──來增加自己要求的說服力:似乎只要王子不結婚,就不滿足某種「足以擔任國王」的條件。
在整個過程中,王子並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他並沒有反對「當國王」這件事,也沒有反對「要結婚才能當國王」這件事,僅是說了自己對公主沒興趣,保留了自己挑選結婚對象的選擇空間。
也許是受限於故事想要表現的主題,但從女王和王子都有「結婚後才能登上王位」的認知來看,「結婚」是否作為某種社會期待,成為一種對於個人生涯發展中,隱而不顯的規範呢?
也許是受限於故事想要表現的主題,但從女王和王子都有「結婚後才能登上王位」的認知來看,「結婚」是否作為某種社會期待,成為一種對於個人生涯發展中,隱而不顯的規範呢?
【問題五】令人眼睛一亮的公主們
作者在公主們的外表上花了許多心思,以求讓讀者能夠體會,「公主」一詞有別於「膚白貌美」、「金髮碧眼」的刻板想像。
更重要的是,「美」的概念和「文化」的定義,應該是多元的,而非某種死板板的單一標準,正如「愛情」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
然而,這些公主們還是有著一定的共通點,那就是在收到「徵婚」訊息後,便十分迅速、主動積極地前來應徵。
她們不僅皇室身分與王子相當,還得要輪番上陣展現才藝、表現個人特色,而不是只想靠家世與外表贏得青睞。
這些公主在面對愛情時,一改傳統童話故事中的公主「被動等待」的消極形象,不僅勇敢追愛、展現自我,更能在受到冒犯時,勇敢捍衛自己的尊嚴,不委屈求全,這些都是非常令人喜愛的特質。
然而,這些公主們還是有著一定的共通點,那就是在收到「徵婚」訊息後,便十分迅速、主動積極地前來應徵。
她們不僅皇室身分與王子相當,還得要輪番上陣展現才藝、表現個人特色,而不是只想靠家世與外表贏得青睞。
這些公主在面對愛情時,一改傳統童話故事中的公主「被動等待」的消極形象,不僅勇敢追愛、展現自我,更能在受到冒犯時,勇敢捍衛自己的尊嚴,不委屈求全,這些都是非常令人喜愛的特質。
此外,公主們即便被王子拒絕、應徵落選,表現出來的行為,仍然無比令人讚賞。
她們不僅大方出席婚禮,欣然獻上祝福,甚至也樂於提供表演。
其中「格陵蘭有趣小公主」更是與侍衛交往,不僅展現了跨過身分階級藩籬的愛情,更揭示了追求愛情不畏挫折,只要願意開放心胸接納新可能,總會遇到適合自己的人。
公主們「知所進退」的成熟感情觀,是一個很值得提出來與孩子進行討論的要點。
例如:
- 「你有什麼擅長的事嗎?」
- 「你希望自己有什麼優點呢?」
- 「如果你有喜歡的人,你會做些什麼來表現自己,引起對方注意呢?」
- 「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喜歡別人,你會怎麼做呢?」
- 「你最喜歡自己哪一點?」
【問題六】沒有人對王子與王子結婚大驚小怪
在整個故事的過程中,王子想和另一個王子結婚,從雙方「一見鍾情」之後到婚禮現場,中間並沒有太多著墨。
也許是故事想要討論的重點不在此,也可能是故事世界代表了一種理想化的情況,而與現實世界有所差異,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的是:「沒人對王子要和王子結婚感到大驚小怪」,就好像這是普通到不值一提的事。
作為家長的女王既沒有反對,也沒有什麼特別回應。
也許是故事想要討論的重點不在此,也可能是故事世界代表了一種理想化的情況,而與現實世界有所差異,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的是:「沒人對王子要和王子結婚感到大驚小怪」,就好像這是普通到不值一提的事。
作為家長的女王既沒有反對,也沒有什麼特別回應。
比起「沒對象」時被長訓一頓的王子,從遇到對象後到步入禮堂,簡直順利到不可思議。
過程中沒有人受到冒犯,也沒有人感到不滿,甚至是「被王子拒絕」的公主們,也都很高興地來參加婚禮,獻上祝福。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大膽推測,《國王與國王》的世界是一個王子想和王子或公主結婚,都非常稀鬆平常的世界。
若我們從故事情節反思現實,其實就會發現,很多家長即便深愛孩子,但仍難以接受孩子可能喜歡同性,或因此不想讓孩子了解多元性別族群的相關資訊。
這也許不見得是無法接受孩子真實的樣貌,而是擔心這個社會對孩子的歧視,因而用「迴避」、「拒絕溝通」或「阻隔相關資訊」的方式,試圖藉此「保護」孩子。
但這種出於愛護的錯誤行為,卻正是構成社會歧視的主因。
過程中沒有人受到冒犯,也沒有人感到不滿,甚至是「被王子拒絕」的公主們,也都很高興地來參加婚禮,獻上祝福。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大膽推測,《國王與國王》的世界是一個王子想和王子或公主結婚,都非常稀鬆平常的世界。
若我們從故事情節反思現實,其實就會發現,很多家長即便深愛孩子,但仍難以接受孩子可能喜歡同性,或因此不想讓孩子了解多元性別族群的相關資訊。
這也許不見得是無法接受孩子真實的樣貌,而是擔心這個社會對孩子的歧視,因而用「迴避」、「拒絕溝通」或「阻隔相關資訊」的方式,試圖藉此「保護」孩子。
但這種出於愛護的錯誤行為,卻正是構成社會歧視的主因。
因為不論孩子性向如何,基本上都屬於天生的氣質,是無法強硬改變的。
如果沒有適齡接受相關教育,不僅無法幫助他們建立適當的自我認同,更可能因為誤解、缺乏對多元性向的包容,而去霸凌他人,造成社會歧視的惡性循環。
只有了解才能帶來包容。
如果沒有適齡接受相關教育,不僅無法幫助他們建立適當的自我認同,更可能因為誤解、缺乏對多元性向的包容,而去霸凌他人,造成社會歧視的惡性循環。
只有了解才能帶來包容。
只要現實中社會大眾的包容與理解,也能達到故事中的境界,相信家長也不用為小孩的性向可能遭受歧視而煩惱了。
而努力保持一個開放的心胸,不斷接受、推廣正確的新知,共同塑造一個對所有人都能包容以對的社會環境,便是為人長輩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努力保持一個開放的心胸,不斷接受、推廣正確的新知,共同塑造一個對所有人都能包容以對的社會環境,便是為人長輩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次的3個小問題,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歡迎多多留言和狸長討論喔~
狸長將在下一集中繼續說明剩下的4個問題,敬請期待!
#狸長日安
#跟著狸長讀好書
#國王與國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