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讀書筆記EP5(END):居住正義的落實關鍵:「都市品味」與正確的「居住價值觀」

 


哇~一轉眼就到了月底囉!

今天是狸長居住正義讀書會的最後一次囉~


我們一起來看看張金鶚教授所著的《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一書中的核心理念,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真正落實屬於自己的居住正義──都市品味


【想要先複習的狸民們可以看這裡~】


【讀書筆記第五集】:居住正義「我」來做:「都市品味」只能請藝術家做,只能學習國外嗎?我要怎麼做,來主張「屬於我的居住正義」?

(1)什麼是「都市品味」?



品味就個人來說,是反映了我們對一個人總體印象的觀察,而相對的,都市品味就反映了居民的生活型態,代表著一個地區的人與居住空間的綜合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用空間說故事」。 

書中也提到了從「都市品味」的角度,來理解台灣「居住正義」執行困難的問題:台灣社會只要繼續被「有土斯有財」、「炒房理財」或「拚房人生」的舊觀念綁架,對於美好的「居住生活」的想像,就會繼續受到限制──到底是要追求幸福且安心的居住生活,還是即便犧牲所有生活品質,也要背債買房?

對都市景觀的「有機」想像,更有賴於每個人擺脫舊觀念的思想窠臼,對整體社會共同的生活空間規劃,投入更多想像及參與。 

舉例來說,在富有經濟利益的新建案,與保存歷史文化資產、生態綠色空間之間,是否可以存在更多的討論空間?而在殿堂藝術與生活風格的權衡之中,又是否可以容納更多的創意,讓每個住家、社區、城市進而到國家社會,都有展現自己獨特風格的機會?

書中舉了整個城市都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布拉格」為例。

然而重要的是──台灣不像布拉格,也不該追求變成布拉格──而是要擁有布拉格的「城市精神」:幫助居民在滿足於生活的基本需求後,進一步地將自身的生活風格與對城市的願景,透過實際的行動付出,將個人的生活空間,融進整個社會共有的空間中,進而成為城市風景、整個都市所呈現的「品味」一環。

就此,書中提出了環環相扣的「品味五力」:「經濟力」、「文化美學」、「軟實力」、「硬體設施及品質」以及「歷史文化內涵」──只有五力並重,才能在片面的房價數字之外,達成整體社會更加全面的生活品質提升,也就是達成整個社會的「居住正義」。

(2)如何發揮個人的力量,主持「居住正義」?



在這本書中,每個相關的主題除了從大環境、學術專業面進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張教授也會為讀者歸納出一些原則,讓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做起,透過個人的力量關心、參與台灣「居住正義」的發展進程。

狸長在這裡摘選出一些很實用又簡單的要點,供大家參考:

  • 不賭房、不拚房,不助漲房地產投資的任何機會,也避免偷雞不著蝕把米。
  • 在能力未達前,以租代買,追求不做屋奴更自由的居住價值觀。
  • 傾全力督促政府提供透明化的房地產資訊,避免交易過程被欺騙。
  • 對有空閒住宅者,不妨拿出愛心,當個「利人又利己」的愛心房東
  • 正所謂「自己環境自己救」,要改變居住品質,要從自己開始,再形成居民共識。天下沒有白吃午餐,要換新房子,提升環境品質,就要付出時間與金錢的代價,透過組成都市更新委員會維護自己社區權益。
  • 都市更新方法很多元,除了重建之外,拉皮、維護整建可以一起來,不管規模大小,都應一起動起來。
  • 推動都市品味,人人都有責。對於居住正義不能只把住得起、租得起、買的安心,當成最低底線,而是要把目標放在生活品質及品味的提升。
  • 積極參與公民社會,但要慎選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團體,深入了解本質與背景。
  • 公民社會的表達不一定要激情或衝撞,甚至理盲、濫情,負責任的公民社會團體應該要將心比心,了解別人處境,相互尊重,不應該強迫別人跟隨其價值。


【狸長小心得】

哇~為期一個月,總共五週的讀書會終於落幕了!各位狸民有沒有更加了解台灣的「居住正義」了呢? 

狸長覺得,張金鶚教授這本書提到的「都市品味」概念由小見大,從每個小小居民的生活風格和對待居住環境的心態,可以大大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發展,真的很神奇,也更加讓人感受到個人的力量雖然小,卻是無比真實、無比關鍵的。

同樣的結語已經說過好幾次啦~不過,還是要再說一次!



非常推薦想了解「居住正義」的狸民們,有機會都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
  
也非常歡迎讀過的狸民們分享心得,看看你和狸長畫的重點有什麼不一樣喔~



#狸長日安 #狸長公民小教室
#狸長的線上讀書會
#屬於你的居住正義

 


留言